封建社會中存在著一種十分有趣的現(xiàn)象,不少滿腹經(jīng)綸和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英才,懷著“白首未封侯”的惆悵而飲恨終身;而一些淡泊“功名”的樹木卻無功受祿,被誥封為帝王將相,在民間留下了不少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 以德高三皇、功過五帝自詡的秦始皇,公元前二一九年親去泰山封禪。在從東路下山的中途遇雨。幸而,路旁立著一棵濃蔭蔽天的青松,成了天然的雨傘。秦始皇喜形于色,對隨從說:“這青松與爾等一樣,護駕有功,也封它為五大夫吧。”五大夫是秦代官制中二十等爵位中的第九級。過了若干年,古松老死,人們誤以為五大夫是五個官兒,便在此栽了五棵松樹,建了一座五松亭。 漢武帝劉徹將河南登封嵩山的兩株柏樹,分別封為大將軍和二將軍,F(xiàn)在,它們的樹齡已達兩千一百四十年以上。樹高十九點八米的大將軍老態(tài)龍鐘,樹身腐朽成空洞,二將軍高十米,依然生長旺盛,年年開花結(jié)果。 元明清三代,都有封樹之舉。相傳元代建大都(今北京),定大內(nèi)(即皇宮)方向時,曾以麗正門(今正陽門位置)外的一樹為基準點。元世祖忽必烈認為此樹有功,便封它為“獨樹將軍”。元末朱元璋曾為郭子興部副帥,轉(zhuǎn)戰(zhàn)江南。一天,重過一個名叫剩柴村的小村落, 見到了他昔日落魄時曾采柿充饑的柿樹,感慨之余,脫下身上的紅袍,披在樹上,并賜給它一個“凌霜侯”的美名,這就是柿樹又稱“凌霜侯”的由來。朱元璋當了明代皇帝后,這樹 也跟著榮耀鄉(xiāng)里。至于清代的乾隆皇帝,封樹的事兒就更多了。北海團城的“遮蔭侯”、“白袍將軍”、“探海侯”,以及潭柘寺的“帝王樹”(后人中的好事者亂點鴛鴦譜,又稱附近的另一雄株為配王樹),都是乾隆帝賜給的封號。令人感到蹊饒的莫過于故宮御花園的那株“靈柏”,每逢乾隆南巡它就失去了生氣,鱗葉灰白而泛黃,如同枯死一般;而皇帝一回宮,它立刻又披上了綠裝。左右視為祥瑞,稟報皇上。乾隆聽了,龍心大悅。贊嘆柏樹有靈,一路 上替他遮蔭護駕,于是,也把此樹封為“遮蔭侯”。而今,許多人還對此大惑不解。原來乾隆六次南巡,分別在乾隆十六、二十二、二十七、三十、四十五、四十九年,都在隆冬正月出發(fā),農(nóng)歷四、五月方回。樹的物候與人的感覺相符,這種巧合的“天人感應”,不就是其奧秘所在嗎 [詳情]
英名 Rhodiola fastigiata 科屬 景天科紅景天屬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地上多年生莖伸長,可達50cm,粗約1-1.5cm;花莖生于多年生莖的頂端,長可達20cm。葉互生,線狀長圓形或線狀披針形。傘房花序長1cm,寬2cm;瓣紅色;ㄆ6-8月。 喜涼潤,喜肥,畏炎熱,也耐瘠薄。產(chǎn)西藏喜馬拉雅、念青唐古拉山區(qū),常生于海拔3300-5400m的山坡草地、高山灌叢、石礫草坡、冰??石灘等處。云南、四川西部以及沿喜馬拉雅諸國也產(chǎn)。本種為紅景天藥源植物。(記者 佚名) [詳情]
玫瑰性喜陽光,較耐寒,耐旱,喜通風涼爽氣候,適宜生長溫度為15-25度。玫瑰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輕壤土中生長良好,開花多。栽植前,穴內(nèi)要施腐熟有機肥作基肥,以后一年當中再施四次肥,即:2-3月施一次催芽肥,開花前施一次催花肥;花謝后施一次花后肥,以增強植株長勢;入冬前葉落時施一次越冬肥,量可稍多些,這對提高地溫,使植株安全過冬有利。盆栽玫瑰,以每10天一次腐熟液肥為宜。 玫瑰耐旱不耐澇,如遇澇時間長。植株下部葉片會脫落,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地栽玫瑰平時一般不用澆水,只是在早春及干旱季節(jié)適當澆一些即可。盆栽玫瑰可2-3天澆一次水,炎夏時應每天澆水。 玫瑰不僅是一種美麗的花卉,而且是一種價值極高的經(jīng)濟植物。它的花不僅可作各種蜜餞配香原料,還可提取香精和玫瑰油。在國際市場,玫瑰油價值也相當高。玫瑰開花時要及時摘花,若不摘花,每年只開一次花,摘花次數(shù)越多,開花次數(shù)越多。摘花一般于每天拂曉開放時,采摘以花蕾剛開環(huán)狀者為好;若花全開花心呈黃色者,仍可采;若花全開花心變紅者,則質(zhì)量較差。 玫瑰一般在當年枝條上開花,經(jīng)常修剪可使植株生長旺盛,花繁葉茂,樹形美觀,并可延長花開年限。修剪可于花期前或休眠期進行。 (記者 中華園林網(wǎng))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