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業(yè)生態(tài)園區(qū)在我國發(fā)展迅速,觀賞蔬菜作為園區(qū)的新品種越來越受到市民的歡迎,F將觀賞蛇瓜、觀賞葫蘆、微型觀賞南瓜等幾個主要品種及栽培技術簡介如下:
觀賞蛇瓜
觀賞蛇瓜屬葫蘆科括樓屬,攀緣性草本植物,因其果形細長彎曲似蛇而得名。原產熱帶的印度、馬來西亞一帶。
1.主要品種及特征特性。依顏色可分為白皮、青皮品種,依條紋可分為青皮白條、白皮青絲、灰皮青斑品種。
蛇瓜喜溫、耐濕熱,肉質根,根系發(fā)達,蔓性草本,生長勢旺盛。葉色深綠,兩面密生絨毛,掌狀,葉脈放射狀。雌花單生,雄花總狀或復總狀,花瓣須狀條裂,有分叉且彎曲。果實長條形,兩端尖細,尾端常彎曲,橫徑4-5厘米,長2.5米。嫩果有茸毛,果肉厚3-4毫米,肉質松軟,有魚腥味,成熟果轉為橙紅色,種子為土褐色。
2.栽培技術要點
(1)播種季節(jié)。2-8月份均可播種。
(2)播種育苗。由于種皮厚,播種前應充分地浸種催芽。在30℃溫水中浸6-8小時,充分揉洗后扒開臍孔部,在30℃的恒溫條件下催芽,選擇營養(yǎng)杯育苗。
(3)選地定植。以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到黏質壤土為宜。幼苗達到5-6片葉時,定值到生產田。一般在3月中旬即可定植,行距3-4米,株距1.5-2米。
(4)田間管理。蛇瓜生長期長,要施足基肥,一般667平方米施農家肥2000公斤、磷肥50公斤做底肥。由于瓜較長,一般采用平棚栽培,棚架高2-2.5米。在上棚前將所有的側枝全部摘除,只留主蔓,上棚后不再摘側蔓。注意進行引蔓,及時追肥、培土。蛇瓜除作觀賞外,嫩瓜可供食用,一般花后12-15天為采收期。
觀賞葫蘆
觀賞葫蘆屬葫蘆科瓠瓜屬,原產熱帶,只作觀賞,不能食用。
1.主要品種及特征特性
(1)小葫蘆。根系不發(fā)達,蔓性草本,具柔軟茸毛,莖橫切面三角形或五角形,葉片小,深缺刻近似圓形,花為白色。以子蔓和孫蔓結果為主,果實葫蘆形,橫徑4-5厘米,長度不超過10厘米。嫩果有茸毛,成熟果光滑無毛,外皮堅硬。
(2)長柄葫蘆。根系發(fā)達,為肉質根,莖節(jié)著地容易產生不定根;蔓長8-10米,子蔓多,生長勢極旺盛。葉較大,淺缺刻近似圓形;ò咨,單生,在傍晚時盛開,子蔓和孫蔓結果為主。果實有一條細長的柄,長約40-50厘米,長柄葫蘆下部似一個圓球體,橫徑14-20厘米。皮色以青綠為主,間有白色斑,老熟果外皮堅硬。種子褐色,長約1.5厘米,橫徑約0.7厘米,底部有2個小突起,兩面具二條白色的突起線和小溝。
(3)鶴首葫蘆。鶴首葫蘆下部似一個球體,表面有明顯的棱線突起,表皮墨綠色.其余與長柄葫蘆相似。
2.栽培技術要點
1.播種育苗
觀賞葫蘆適應性很強,對土壤、氣溫要求不高,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25℃,為了延長觀賞期,一般采用保護地栽培。播種使用的泥土要疏松保肥保水。充分攪拌均勻,裝入播種盤中,裝滿后用手抹平,澆透水備用。
播種可采用條播或撒播,一般以條播較多,將種子尖端朝下一一插入播種盤中,行距5厘米,粒距3~5厘米左右,播完后覆土1~1.5厘米,蓋上稻草、保濕,澆水2~3次,以免出苗不齊。種子發(fā)芽適溫為30℃~35℃,覆蓋塑料薄膜保溫、保濕,有利于種子的萌發(fā)。7、8月播種,這時氣溫較高,需蓋遮陽網,降溫育苗。一般播種3~4天后,種子開始發(fā)芽出土,及時揭去塑料薄膜,去掉夾在子葉上未脫落的種殼。育苗過程盡量控制澆水,防止小苗徒長。經過7~10天,子葉完全張開,即可移植到營養(yǎng)缽中。
營養(yǎng)缽的培養(yǎng)土要求無病菌、疏松肥沃,篩去石子、粗粒土,裝入直徑12厘米的營養(yǎng)缽中,擺放整齊,澆透水。將小苗輕輕從播種盤中取出,移栽到營養(yǎng)缽中,栽植不宜過深,以免影響根系的生長。栽后澆透水,覆蓋遮陽網。小苗階段要注意保濕,同時噴藥,用惡霉靈3000~4000倍液噴灑,防止小苗爛根和爛秧。噴灑10%吡蟲啉2000倍液,每周一次,預防蚜蟲危害。當小苗的葉片相互接觸時,移動營養(yǎng)缽,增加間距,避免徒長。
2.定植
觀賞葫蘆對土壤的適應性廣,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長較好,但不能有積水。種植時應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黏質壤土。栽植前深翻土面30厘米,翻耕碎上,耙平地面。由于觀賞葫蘆生長期長,耐肥力強,因此要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草木灰150公斤做底肥。
當營養(yǎng)缽中的幼苗生長到4~6片真葉時就可定植,定植選在晴天上午8點至下午3點進行。將幼苗從營養(yǎng)缽中帶土取出,避免傷及根部。在畦面挖穴,每穴種1株,株距0.5~1.5米。栽完后澆定根水,緩苗階段不通風,春季栽培,要搭小拱棚以提高溫度,使幼苗早生根,早緩苗。白天棚溫應保持25℃~30℃,夜間18℃~20℃,晴天中午當棚溫超過30℃時,打開大棚兩邊的裙膜進行通風。3天后這時已緩苗,可以去除小拱棚。白天大棚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12℃~15℃,促進植株根系發(fā)育。
3.肥水管理
觀賞葫蘆結果多,需肥量較大,前期主要施氮肥,開花結果期則多施磷、鉀肥。定植后要及時施一些肥料,以腐熟的餅肥或三元復合肥為主。在抽蔓上架前,進行一次追肥,追肥較好在植株根部周圍,挖穴施入或直接撒施在表土上,每畝施肥量20公斤,為結瓜打下營養(yǎng)基礎。當瓜長到直徑有3、4厘米時,再進行第二次追肥。在根部周圍20厘米處挖穴,每畝施30公斤,促進瓜果的膨大。
觀賞葫蘆各生長階段對水分需要量不同,定植后澆一次緩苗水,促進緩苗。緩苗后到坐瓜前要控制澆水。在農業(yè)園區(qū),為了便于管理和節(jié)約用水,一般采用滴灌,將塑料管鋪設在植株邊上,水直接從軟管微孔流出,滲入植株根際周圍的土中,既滿足植株水分要求,又不會因為澆水而降低地溫,澆水量也容易控制。開花期一般不澆水,促使順利坐果,坐果后,在結瓜盛期要澆足水,以保證果實充分生長發(fā)育。葫蘆澆水一般也遵循“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水分不足時,葫蘆生長不良,但土壤濕度過大對生長也不利,容易產生根腐。
微型觀賞南瓜
屬葫蘆科南瓜屬品種,其顏色鮮艷,是一種以觀賞為主的蔬菜品種。
1.主要品種及特征特性
(1)金童。蔓性草本,根系發(fā)達,葉片大,生長旺盛,單株結果10-12個。果實扁圓形,橫徑6厘米,高5厘米,皮色鮮橙色,有明顯的棱溝,單個重100克左右。
(2)玉女。蔓性草本,根系發(fā)達,葉片中等,果實扁圓形,橫徑5-6厘米,高4厘米。瓜皮奶白色,有明顯的棱溝,單個重90克左右,單株結果9-10個。
(3)鴛鴦梨。長勢一般,結果能力強,可以連續(xù)結果,單株結果20個。葉片中等,果實似雪梨,橫徑4厘米,高8厘米左右,底部為深綠色,并有淡黃色相間的縱向條紋,上部為黃色,單果重50-80克。
(4)龍鳳瓢。果實為長梨形,果長10-12厘米,其余性狀與鴛鴦梨相似。
(5)瓜皮。長勢一般,葉片中等,每株結果8-10個。果實扁球形,皮綠色,有淡白色條紋相間,像西瓜皮,因而得名。果徑6-10厘米,果長5厘米,單果重100-120克。
(6)小丑。長勢一般,葉片中等,每株結果8-10個。果實皇冠或佛手果形,皮色有白色、黃色等,橫徑8-10厘米,長12-15厘米,單果重150克。
2.栽培技術要點
(1)播種。春植于2-3月播種,秋植于7-8月份播種。播種前應進行浸種催芽,用營養(yǎng)杯育苗,早春氣溫低,應做好防寒工作。
(2)定植。微型觀賞南瓜抗性較差,露地栽培容易發(fā)生病毒病,一般采用溫室基質栽培,幼苗4-6片葉時定植。采用槽培或袋培,基質用3份金針菇泥加2份河沙加2份糠類,每立方米加20公斤消毒的雞糞、1公斤三元復合肥混合均勻。
(3)田間管理。微型觀賞南瓜喜溫,喜濕潤,根系較發(fā)達,喜大肥,生長溫度在15℃-30℃之間,較適溫度為25℃-28℃,春植前期要注意防寒,秋植遇高溫季節(jié)需采用遮陽網設施降溫。一般采用人字架或平棚栽培。微型觀賞南瓜主要以主蔓結瓜為主,因此在栽培上要將大部分的側枝及時除去。微型南瓜抗性差,病蟲害多,主要病蟲害有白粉病、病毒病、蚜蟲、薊馬和螨類等,白粉病、螨類化學防治可參考觀賞葫蘆,病毒病用病毒 A500倍液防治,蚜蟲、薊馬可用好年冬、大功臣、薊蚜清等防治。
(責任編輯:施曉娟)
(記者 佚名)上一篇: 冷季型草坪草施肥技術分析 下一篇: 金銀花盆景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