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Ixeris chinensis 科別 : 菊科 剪刀草屬別名 : 兔仔菜、蒲公英、小金英、鵝仔菜形態(tài)特征:兔兒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全株都具有乳汁,高約20-40cm,在中海拔以下的山坡地,向陽地都可以看到,它的葉子有兩種,根生葉比較多,為披針狀,而莖生葉為互生,比較少,花朵為雌雄同株,腋生,頭狀花序,菊科植物的花有舌狀花以及管狀花兩種,排列方式為舌狀花在外,管狀花在內,但是兔兒菜只有黃色的舌狀花。它的果實為瘦果,有白色冠毛,會隨風飄到四處。兔兒菜也是校園草皮上黃色小野花的一員,它的模樣像極了天上的小太陽,但是一過中午,這朵朵的太陽全都閉合起來。它和黃鵪菜的花很像,但兔兒菜有著較大的花朵。當黃鵪菜和兔兒菜相伴,迎著徐徐的微風,起起伏伏地展現(xiàn)他們可愛嬌小的黃色花朵,洋溢著充滿生氣晴空的日子。品味花卉 :在一段陰雨過後,春天不知不覺的來到了人間,較令人興奮的小花,應該就是兔兒菜了,它那一朵朵的隨風搖曳的小黃花,細細的看,就如同縮小的菊花一般,而且又比菊花多了些嬌滴滴的雅氣。更令人訝異的是,不要看兔兒菜的柔弱模樣,它的生命力以及適應力極強,只要在向陽的平地,山坡地,你都可以與它見面。用途:全草有清熱、清炎、解毒、消腫、涼血、活血、生肌、止痛、調經之效。它還是一種野菜。 具微麻醉性,多食有害。 [詳情]
黃金梨是用新高和二十世紀雜交培育的新品種,1984年命名。該品種品質極優(yōu),深受國內外市場青睞,是目前東南亞及歐洲市場上售價較高的梨果之一。近年來,山東半島、河北、安徽等老的梨產區(qū),黃金梨在高接改換老、劣品種時應用十分廣泛。 一、果實性狀果實近圓形,果形端正,果肩平,果皮金黃色。套袋果的果皮黃白色,果點小,均勻,外觀極其漂亮。平均單果重300克,較大500克。果面光潔,果肉乳白色,果核小,具有清香氣味,可食率95%以上,肉質細膩,果汁多而甜,可溶性固形物14.7%,品質極上。山東威海的成熟期在9月中下旬,生育期約145天! 《、生長結果習性黃金梨幼樹生長勢較強,萌芽率低,成枝力較弱,有腋花芽結果特性,易形成短果枝,結果早,豐產性好。甩放一年生枝的葉芽,大部分可形成花芽。該品種對梨黑星病、黑斑病抗性較強。大樹高接后第2年結果株率達80%以上,畝產500公斤左右,第2年畝產可達1500公斤,第4年可穩(wěn)定在2000公斤左右。新建園,一般次年30%左右的枝條有腋花芽,3年生畝產500公斤,4年生1000公斤,5年生1500至2000公斤! ∪⒔▓@技術要點 1.土壤條件選擇土層深厚、透氣性好、有機質含量高、有水澆條件的地方建園。土壤粘重、地力薄的地方不宜栽植! 2.密度株行距以2.5×4米或2×4米為宜。整地時應順行開挖100厘米寬、60至80厘米深的栽植溝,或全園深翻60厘米左右! 3.配植授粉樹黃金梨雌蕊發(fā)達,雄蕊退化,花粉少,應配置2個以上品種作為授粉樹,比例為5至8∶1。授粉品種應選經濟效益較高,且花期相同的新高、新興、大果水晶、愛宕、二十世紀、綠寶石等! 4.定植選擇根系完整、苗高80厘米以上的壯苗栽植,按株行距要求拉線、定穴。栽植穴深40厘米左右,每穴施土糞50公斤、三元復合肥0.5公斤。覆土高度至苗木根莖處即可。栽后澆水、覆膜,定干高度70厘米。苗高不足70厘米的,宜保留頂芽,不定干。為防止苗木失水抽干和害蟲危害萌芽,可套寬7至8厘米、長30至35厘米的一頭封閉的塑膜袋。新芽在袋內長至3厘米時,剪去袋口一角透風。5至6天后,將袋的頂部剪開,并由上至下剪開袋的1/3,翻扯到綁繩下面,呈倒喇叭狀,防止害蟲到樹上危害新芽! ∷、管理要點 1.施足基肥每年秋季或早春,每畝施腐熟的雞、豬等圈肥2500至5000公斤(一般1斤果1公斤肥)、復合肥100公斤左右。采用放射狀施肥法施肥,施后澆水! 2.合理追肥宜在開花前、春梢旺長期、果實膨大期進行。以施三元復合肥、磷酸二銨為主。謝花后至套袋前,結合噴藥,追2至3次氨基酸復合肥或尿素加磷酸二氫鉀300倍液! 3.疏花疏果疏花應在花芽膨大前期或結合修剪進行,疏果應在坐果后半個月內完成。每個花序只留一個果,果間距25至30厘米,畝產量控制在2500公斤以內。腋花芽果應全部疏除! 4.全套袋黃金梨必須實行套袋栽培,否則果面粗糙。疏果結束后立即套雙層袋,時間越早越好。采收前10天左右,將袋的底部撕開,果實可轉為金黃色。在日本,黃金梨一般實行二次套袋栽培,即幼果期(盛花期后3周)套單層小袋,盛花后6至7周(果實生長發(fā)育中期)除去小袋,改套大袋。套大袋前就一遍殺菌殺蟲劑。 5.整形修剪可采用“v”字形、開心形、紡錘形、改良紡錘形等多模式。該品種易成花,連續(xù)結果后樹勢易衰弱,應注意培養(yǎng)健壯的結果枝組,并在適當部位培養(yǎng)預備枝,以提高和維持產量。 6.病蟲害防治發(fā)芽前噴一遍3度石硫合劑+200倍五氯酚鈉或強索利巴爾。套袋前不要噴任何含銅離子或乳油類刺激性強的藥劑,可選用粉劑或水劑。防治病害可選用多抗霉素、烯唑醇、甲基托布津、農抗120等藥劑,套袋后為保護葉片可以噴波爾多液及其他銅制劑。防治蟲害可選用滅幼脲3號、殺鈴脲、蛾螨靈、愛福丁、萬靈、蛾蚜靈、殺螟松等藥劑。 (記者 佚名) [詳情]
梅花為薔薇科李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株高4米至10米,樹干灰褐或紫褐色,新枝多為綠色,其枝條除正常的直枝外,還有垂枝、龍游等變化。單葉互生,具短柄,葉片廣卵形或卵形,頂端尖,葉長4厘米至10厘米,邊緣有細而銳的鋸齒,兩面均生有柔毛。花1至 2朵著生于枝條的葉腋間,具短梗,花色有白、淡綠、粉、紅、紫等色,有些品種花瓣上還有彩色斑塊或條紋,每朵花具雄蕊多枚,其長度與花瓣相等或稍短,花朵具芳香。由于品種的不同,其花萼、花瓣形狀相差很大,并有單瓣與重瓣之分。根據各地氣候的差異,每年的 1月至3月陸續(xù)開放,一般先開花后展葉。梅花的繁殖可用桃、杏或梅花的實生苗作砧木,以枝接或芽接的方法進行嫁接,成活后注意打頭摘心,以控制植株高度,等3至4年后主干長到合適的粗細時就可以制作盆景了。也可用生長多年,植株矮小,形態(tài)古樸的老梅樁制作盆景,可在春季花謝后移栽,挖掘時將主根截斷,多留側根,并對老干進行整形,剪除部分枝條,先栽在地下或瓦盆中“養(yǎng)坯”,等成活后根系發(fā)育完善,萌發(fā)新的枝條后再通過修剪和蟠扎的方法,制作成形態(tài)各異的盆景。梅花盆景傳統(tǒng)的造型有徽派的游龍式、三臺式、提籃式,揚派的疙瘩式、順風式、垂枝式,蘇派的劈干式等,此外還有懸崖式、臨水式、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枯干式、附石式等不同形式,也可將松、竹、梅合栽于一盆,謂之“歲寒三友”。栽種時注意三者大小的搭配,使之高低有序,錯落有致,并根據需要在盆面布置奇石,使其清新典雅,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傳統(tǒng)的梅花盆景以樹干蒼老古樸,枝條稀疏,植株清秀為美,因此在造型時要做到樹干傾斜而彎曲,枝條也不要太密,還可在枝干上以錘擊、敲打、斧砍的方法做些疤痕,以增加古趣。隨著時代大發(fā)展,不拘一格,形態(tài)多變的自然式梅花盆景更受人們的喜愛,甚至還有人將梅花盆景做得枝條繁密,每逢花期密密麻麻的花朵開滿枝條,給人以生機勃勃,蓬勃向上的感覺。制作此類盆景時應做到枝條多而不亂,枝與干、枝與花之間和諧統(tǒng)一。梅花盆景的造型多在春季花謝后進行,方法以修剪為主,蟠扎為輔,修剪時可將直而無姿的枝條剪去,保留形態(tài)優(yōu)美、曲折有致的枝條,對于幼樹或需要保留的直枝可用蟠扎的方法,使其彎曲,以達到 “疏影橫斜,古雅清奇”的藝術效果。梅花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耐寒冷和干旱,怕澇。平時可放在室外光照充足,空氣流通的地方,若陽光不足,則影響開花。生長期澆水做到“不干不澆,澆則澆透”,避免盆土積水,否則會造成爛根。5月下旬至6月下旬是梅花花芽生理分化的前期,要適當控制澆水,等新生枝條梢尖有輕度萎蔫時再澆水,還可用手將新梢尖捏蔫,如此反復幾次可破壞生長點,以控制枝條生長速度,有利于花芽分化。進入7月可正常澆水,以滿足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若遇雨天注意排水防澇。生長期每15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5月至6 月各增施一次0.2%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之類的磷鉀肥,以利于花芽的形成。北方地區(qū)在初冬移至室陽光充足處養(yǎng)護,保持0℃至6℃的室溫,每2天左右向植株灑些清水,以增加空氣濕度,防止枝梢枯萎,但土壤不必過濕。12月花芽開始萌動,可再施2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和適量的氮肥,以促使花大、味香。花謝后進行一次修剪,剪掉病蟲枝、過密枝及其他造型不需要的枝條,將老枝短截,每個枝條僅留2至3個芽,以促發(fā)新枝,當新生枝長到20厘米時進行一次摘心。幼樹每1至2年,老樹2至3年翻盆一次,可在春季花謝后進行,盆土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并摻入少量的骨粉或在盆的下部放幾塊動物的蹄甲做基肥。新栽的植株放在蔭蔽處緩苗一周左右再移到陽光充足處養(yǎng)護。 [詳情]
很多書本上都提到紅葉李的繁殖系數(shù)比較低,常用繁殖方式就是以毛桃、李、梅或杏作為砧木進行嫁接,這遠遠不能滿足今后市場的需求量。筆者于2002--2003年對紅葉李進行大田扦插試驗,成活率在80%以上,大大提高了繁殖率。筆者所用的是粗放式管理的露地長竿扦插技術。 長竿扦插原因紅葉李插條不容易形成愈傷組織,生根也較慢,常常是插穗還未生根便因養(yǎng)分和水分消耗完而枯死,這就是通常采用硬枝扦插成活率低的關鍵原因。這里要介紹的長竿扦插技術,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即前期通過長竿插穗內儲存的養(yǎng)分供葉芽萌發(fā)和生長,然后再通過長大的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分,來供根系萌發(fā):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扦插成活率;而且,長竿扦插成活后便有45-50厘米的基干,以后無須再定干,縮短了苗木出圃年限。 扦插時間長竿硬枝扦插應在秋季落葉后至春季樹液流動前的休眠期進行。而且根據各地的氣候差異,冬季溫暖的江南可在初冬進行;華北地區(qū)因形成凍土層,較好在春季土壤解凍后扦插。 苗床整理紅葉李喜肥,苗期生長旺盛,在整地前要施足底肥,較好能選用經過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如禽畜糞等。紅葉李根系較淺,雖喜濕潤,但忌積水,故將田塊整平后要做成高畦,一般床寬140厘米,高25--,30厘米,長度不限。對于冬季嚴寒、表土易冰凍的地區(qū),可在澆透水后用透明薄膜覆蓋畦面防寒。 插穗選取采集插穗一般結合冬季修剪進行,要選擇一年生健壯、充分木質化、無病蟲害的枝條。準備春季進行硬枝扦插的,需要在冬季進行貯藏。方法是: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背風向陽處挖溝,溝寬100厘米,深80-100厘米(依各地氣候而定,但深度必須在凍土層以下),溝底鋪一層約5厘米厚的濕沙,將枝條每50,--100枝束成捆,立于溝底,用濕沙填平,并覆土成屋脊狀,中間插一草把,以利通氣。扦插時應將插穗剪截成60厘米,為保證成活率,剪取插穗的截面直徑較好在0.5—1.0厘米之間(太粗,木質化程度高,截面細胞活性不強;太細,插穗又養(yǎng)分不足),插穗下端剪成斜口,以擴大插條切口與土壤的接觸面,有利于養(yǎng)分和水分的吸收;上部剪成平口,以減少蒸騰,且扦插時不至于傾倒。 扦插方法將插穗垂直下插(有利于今后形成通直基干),人土10—15厘米。畦面覆蓋有薄膜的,直接將插穗穿透薄膜插入。每條畦內插五列若干行,株行距以25x20厘米為標準。扦插應盡量選在晴好天,插前先集中剪取插穗,當天剪取的插穗較好當天全部插下。 插后管理扦插后馬上澆透水,以后根據天氣和畦面的干燥程度補澆。澆。水時間較好在上午10點左右,太早和太晚都會引起凍傷。3月中下旬,插穗上的葉芽花芽開始萌發(fā),形成一種假活現(xiàn)象,此時要著重注意澆水和病蟲害預防,使葉片不受損害,確保萌發(fā)的葉片能較大限度地進行光合作用,促進插穗發(fā)根。6月以后是插穗的生長旺季,此時基肥已被大量消耗,所以要及時追肥。根據紅葉李淺根系的特性,只需在畦面撒施;一般每月撒施一次復合肥。做好水、肥、病的管理,通常當年的扦插苗就可長到200---250厘米,初冬或次年春天可出圃定植。 病蟲害防治紅葉李主要害蟲有: 蚜蟲,4月上中旬會大量發(fā)生,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一遍凈1號)1500倍液、40%氧化樂果1000倍液防治; 金龜子,5月下旬至6月中旬為盛發(fā)期,選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90%敵百蟲原液800倍液防治效果較好; 刺蛾、蓑蛾和夜蛾等,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均有危害,可選用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52.25%農地樂乳油1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 病害方面主要有黑斑病、細菌性穿孔病及蚜蟲引起的煤污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甲基硫菌靈70%超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防治。 [詳情]
瓜葉菊作為商品花生產,播種育苗時間一般在8月中旬至10月上旬,從播種至開花約需5個月至6個月的時間,根據上市需要再具體確定播種時間。 此間正值高溫多雨季節(jié),加之瓜葉菊種子微小,對外界抗性差,稍有失誤就會造成育苗失敗。因此必須牢牢掌握瓜葉菊的出苗規(guī)律,嚴格把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確保其順利出苗,苗全苗壯。為此要從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把好關: 一、 育苗土的配制:對育苗土的要求應是土質細膩,疏松綿軟,通氣透水性好,并有一定的肥力。在這個原則下,可有多種配方。一般多用5份腐殖土,3份園土,2份細沙,再加入少量廄肥和過磷酸鈣,為保證土質細膩,均需過細篩,并充分摻勻。 二、 播種:為便于管理,一般用育苗盆或育槽等。首先將盆土裝至七八成滿,使盆內留有一定空間,并將盆土刮平壓實,將種子均勻撒入土表。播后覆一層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宜,切忌覆土過厚。用盆底浸水的方法保濕,盆口蓋上玻璃,以保濕透光。 三、 播后管理:瓜葉菊播種后,為促其順利出苗,應給其創(chuàng)造一個涼爽、濕潤的環(huán)境。溫度盡量保持在20℃-25℃范圍內。要注意防烈日,防高溫,防暴雨。在良好的外界環(huán)境下,7天-10天即可出苗。 四、 出苗后管理:出苗后用陸續(xù)加大放風量的方式逐漸將玻璃掀掉。并適當降低盆土濕度,以利練苗。待苗長有兩片真葉時開始分苗。用小竹片將苗起出,移栽于育苗畦或大口徑淺盆中。密度掌握在4厘米見方,當真葉長至4片-6片時,即可單獨上盆培養(yǎng)。另外,為防止遇到特殊天氣造成育苗失敗,影響生產,可另外播一些備用苗,或采用分期播種的方式,以防萬一。 (記者 佚名) [詳情]
溫度是花卉栽培非常重要的環(huán)境條件,它直接控制著花卉的生長發(fā)育,開花結實,每種花卉都有一個較高生存溫度,高于這個溫度就可能引起花卉灼傷或死亡。 一、高溫的危害。過高的溫度對花卉生長很不利,當外界氣溫接近花卉生存的上限溫度時,植株就會生長不良、發(fā)育遲緩,甚至可能在短時間內死亡;究其原因: 1高溫使花卉呼吸作用加強,光合作用減弱,使養(yǎng)分積累和消耗之間的平衡失調,植株得不到充足的營養(yǎng)而發(fā)育不良甚至停止生長;2四十五攝氏度以上的超高溫,可使花卉細胞內的蛋白質因受熱而凝固,導致植株死亡;3高溫會使觀葉類花卉的葉片退綠,使觀花類花卉的花期縮短或花瓣焦灼;4高溫下病蟲活動頻繁,對花卉的危害也嚴重。 二、高溫的預防。對花卉高溫危害的預防首先應依據不同的氣候環(huán)境,選擇不同的花卉種類和品種,做到因地制宜、適地種花;栽種花卉前,應先考慮所種的花卉在當?shù)啬芊癜踩认模龠x擇適應性強、耐高溫的品種。 根據多年實踐,現(xiàn)將花木預防高溫的“四字訣”簡述如下。 1是“遮”。即遮蔭防強光,高溫與強光幾乎總是同時出現(xiàn);因而遮蔽強光就能有效地降低溫度;對既怕高溫,又怕強光的花卉如吊鐘海棠、仙客來、蘭花等在夏季高溫時節(jié)適當遮蔭或放在蔭棚下養(yǎng)護,即可為它們越夏避暑防高溫的正常生長發(fā)育提供必要的涼爽環(huán)境。不具備搭涼棚或無蔭棚的,也可采用白天移入室內遮蔭降溫,夜晚移到室外接露水通風的辦法。 2是“灑”。即灑水增濕降溫,在盛夏高溫時節(jié),向放置盆花的場地四周灑水和葉面噴水,既可增加濕度,又可起到降低溫度的作用,減少葉面蒸發(fā),增強花卉抗干旱能力,為花卉創(chuàng)造涼爽濕潤的優(yōu)良小環(huán)境;據實踐觀測,灑水后地面溫度能立即降低1至5℃,噴水后幾分鐘,葉面溫度可下降1至2℃;灑水時,切不可在炎熱的中午或向已經開始萎蔫的盆花澆冷水,否則會容易引起“傷風”,并加速其萎蔫或死亡。 3是“避”。即避雨防爛根,夏季雨多且大,持續(xù)時間又長;降雨引起的急驟降溫易損傷根毛,雨后盆內積水,使根的呼吸作用受阻,易引起爛根,肉質根類花卉爛根更為嚴重;因此凡盛夏處于虛弱或半休眠狀態(tài)的花卉,均應放在避雨處,即使是露地花卉也應適當遮蓋;雨后的積水應及時排除,防止爛根。 4是“通”。即通風換氣降溫,花卉的呼吸和光合作用都必須有充足的新鮮空氣存在;通風不良會使呼吸作用受阻,影響花卉的正常生長,甚至引起花卉逐漸死亡;夏季雨水多、溫度高,通風不良時溫度易上升,病蟲害活動加強,常嚴重影響安全度夏;解決的辦法是加強蒔養(yǎng)場地通風,不斷更換和供給新鮮空氣,使溫度和濕度降低,通風還能降低有害、有毒氣體濃度;此外,還應適當降低露地大田或花圃地花木的種植密度,進行合理的整形修剪,控制某些花木的徒長。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