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苦檻藍 【拉丁名】:Myoporumbontioides(Sieb.etZucc.)A.Gray 【屬中文名】:苦檻藍屬 【屬拉丁名】:Myoporum 【科中文名】:苦檻藍科 【科拉丁名】:Myoporaceae 【國內分布】:產浙江、福建、臺灣、廣東、香港、廣西、海南 【國外分布】:日本(九州、本州、琉球)、越南北部沿海地區(qū)也有分布 【植物形態(tài)】:常綠灌木,高達15m;莖有分枝,無毛,棕色。葉互生,肉質,倒披針形至矩圓形,長6~9cm,寬1.5~3cm,頂端短漸尖,基部漸狹,全緣或先端有少數淺鋸齒,兩面無毛,側脈3~4對;葉柄長1~1.5cm,無毛;1~3朵腋生,直徑約3cm;花梗細,長1.5~2厘米;花萼短鐘狀,裂片5,三角形至卵形,宿存;花冠紫色,裂片5,矩圓形,有紫色斑點;二強雄蕊,生在花冠筒基部;花柱1,柱頭頭狀,子房卵形。核果球形,直徑1~1.5厘米,頂端尖,4~8室,每室有1種子。分布于廣東、福建、臺灣、浙江;日本也有。生海邊潮界線上。根供藥用。 【中藥應用】:在中藥上,苦檻藍的根及干均可利用。全年采集后曬干,根可治療肺病及濕。磺o葉煎服,可為解毒劑,有解諸毒之效。
2024-04-30 電議